村网通总站 屯庄营村 127791.nync.com 欢迎您!
红旗飘扬,团旗舞动。这个夏天,有一群年轻人高举着社会实践的红色旗帜,穿行在承德市围场县的深山里。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的8名学生在5位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筑绿新农”社会实践小分队在龙头山的山田野地与华北落叶松结下了特殊的情缘。
7月17日,地处承德市围场县道坝子乡查上村的龙头山华北落叶松国家良种基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下午14时许,一辆大巴车驶进了基地,身着统一标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一行人刚刚下车,两边等候的基地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十分热情地对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慰问。
通过之前在学校的悉心准备,小分队与基地领导和工作人员经过短暂的交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小分队本着“技术为主,助农增产”的原则,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走进深山,详细地对各种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解,并积极与基地领导和当地工作人员交流,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真正应用于林区的生产实践中。
在基地的种子园内,小分队发现基地内部的华北落叶松授粉方式为自然授粉,并不受人为干预的辅助授粉,这就大大降低了华北落叶松的授粉率。且授粉后,只有杂交种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病虫害。对此情况,小分队向基地人员进行更深一步的询问。原来龙头山华北落叶松国家良种基地占地556.5公顷,落叶松数量极大,若采用人工授粉方式,需要工作人员一株一株授粉。不仅用时极长,容易错过授粉最佳时期,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小分队成员向基地人员提出了隔离授粉和机器蜜蜂授粉的全新授粉方式。机器人蜜蜂是一种能够完成找到花朵、采集花粉和将花粉小心翼翼地从雄蕊转移到雌蕊这一系列过程的微型无人机。将机器人蜜蜂投入生产后,会大大提高华北落叶松的授粉率。且在授粉后进行套袋隔离,会使落叶松的授粉成功率显著增加。在小分队对基地的工作人员提出机器人蜜蜂时,基地人员大多不太清楚这种技术,通过小分队成员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对其耐心讲解,基地的袁德水主任激动地说:“你们应该早点来,把这么先进的技术告诉我们!”
随后在实验田里,小分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试验田内的落叶松长势都比较好,树体高大,结实量也很多,并没有长势矮小,结实量少的松木。经了解发现,原来是基地内去除了长势较差的松木。根据此情况,小分队及时提出实验田的作用是用来调查影响结实量因素以求发现不足并改进,最终提高结实量。盲目去除长势较差的松木会严重影响实验调查结果,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应对实验田所有松木进行保留,统计真实可靠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求更好地提高结实量。听到小分队的建议后,基地人员恍然大悟,对小分队成员提出了感谢并且表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注意此类问题。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基地目前面临的问题,小分队在实践的第三天向基地中的工作人员发放了之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82份,问卷内容涉及龙头山落叶松造林密度、整地方式、授粉方式、种苗现状、各园区条件等诸多内容。各位工作人员积极配合,认真、耐心填写,发放的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小分队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得出了此次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78%的人认为一代园和二代园的光照、土壤肥力条件最好;68%的人认为树体相对较好的林区是测定林;92%的人认为落叶松育种过程中最欠缺的技术是病虫害防治技术;86%的人认为危害落叶松最重的是球果虫害;57%的人认为在授粉过程中应注意花期不育的问题;91%的人认为天气因素是影响落叶松授粉的最大因素。
针对调查结果,近年来基地内华北落叶松虫害影响恶劣,今年通过多次喷洒大量农药得以减轻症状。但是,华北落叶松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提前预防,对此小分队成员提出了以下建议:1.精细选地整地,加强肥水管理,科学育苗,科学施药,有效控制病虫害危害至最低;2.以营林为基础,综合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并合理密植,促使其及早郁闭;3.改造现有稀疏林地,补植适宜树种,保持林分郁密;4.合理修枝,防止过度间伐;5.人工捕杀。可组织人力摘茧、采卵或捕杀幼虫;6.生物防治。设人工巢招引益鸟。引进杜鹃,进行人工饲养、繁殖、驯化,并且在林间的中下部悬挂鸟巢,人工招引。在气候方面,小分队从到达林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林区光照强度,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的调查。小分队利用手中的仪器,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十天的气候进行了汇总,并结合基地内多年的气候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天气突变是影响落叶松授粉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遇到阴雨天,会严重影响授粉时间和质量。因此,要对天气状况提前了解,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柱柱优树立山间,林木赶世人亦然。狼虫虎豹奈我何,风霜雷电若等闲”。实践过程中,小分队看到了这样一首诗,十分感触,更被诗的作者、基地主任、全国劳模袁德水所感动。袁德水主任在林区四十年如一日,从建园到如今基地的辉煌发展,他把全部的心血投入其中。通过对他的了解与学习,小分队成员坚信:科技支农需要这种坚持不懈、顽强不屈的袁德水精神。
技术宣讲完成后,袁主任同小分队成员一一握手道别并激动地说道:“非常感谢学生们的技术帮扶,希望大家有时间多来基地看看,相信以后基地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小分队成员铭记老师所讲:“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很大能力去帮助更多人,但是我们要把科技支农的精神深藏于心。待我们能力足够时,尽力去做些服务大众的好事”。十天的时间里,“筑绿新农”社会实践小分队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结合专业知识,走进深山林地,走近基层民众,竭尽全力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科技帮扶。车走了很远,车后的基地人员依然挥手道别。“筑绿新农,我们一直在路上”同学们动情地说着。